搜索

您的关键词

高新要闻

高新要闻

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专题报道(一)——“一核心,三课堂,六联动”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9-29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 浏览:0

da7ac3c5866347dfa31a77bb645fd3e

编者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作为国内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先行者,深刻洞察时代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升级与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扎实理论基础又强调实践能力的成长平台。学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环节的创新,有效融通“理论+实验+实训”三级课程的教学内容,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最终成长为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扎实专业技能、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9月10日,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下发了《关于公布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中煤教协【2024】18号)文件,我院教师李小丽、吴航行、梁惠珍三位老师主持的教学成果披荆斩棘,荣获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不仅是我院荣耀的加冕,更是对我院教育创新、行业贡献的深刻认可。本专题报道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三项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名称:“一核心,三课堂,六联动”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01.成果简介

       近年来,许多高校围绕财经类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教学引领核心能力培养、数智技术赋能教学提质增效方面,尚未形成统一可借鉴的范式。鉴于此,本成果在学院“自强不息、日新月异”校训精神指引下,率先提出了“一核心,三课堂,六联动”的面向不同行业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核心”即思政铸魂。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并凝练成了“讲诚信、负责任、敢担当、有使命”的财经类课程思政核心培养目标。

       “三课堂”是指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进行有机融通。第一课堂立足课堂教学,实现学思结合。同时,引入大数据、AI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打造智能化、个性化、互动化的教学新体验。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则依托校外企业,凸显实践领航的理实融合理念,建立了一批高质量的校内外联动“5A”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卓越实践平台。

       “六联动”则强调行业、企业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深度参与。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模块化教学设计、实习实训指导、教学资源共建、学科竞赛指导、毕业生质量评价六个方面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联动效应,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02.项目主持人简介


5a7525bda4a03047bd0b3550864c3f7

(图一)项目主持人:李小丽院长

       李小丽,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精品课程《金融学》主持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主持人,财务管理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金融工程校级一流专业(培育)负责人,《管理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与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西安市会计学会理事、陕西省金融学会会员。

       李小丽现任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分院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工作;主要承担金融学、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及参编教材10部;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改项目5项;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近20篇,先后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校企合作资源引进等作出卓越贡献。


03.成果特色与创新

(1)理论创新

       成果率先进行了“一核心、三课堂、六联动”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是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思政引领精神、实践塑造能力、数智驱动创新”的育人新思路,科学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教学引领核心能力培养、数智技术赋能教学提质增效三个财经类人才育人诉求进行了统一,并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人才培养范式与实施方案。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了主动使用数智技术赋能课堂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注重从知识灌输向知识探究转变、从知识学习向知识应用转变、从知识积累向素质内化转变、从单一专业教育向跨界融合教育转变的理念,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力的内在基础。

(2)实践创新

       一是对作为教学主阵地的第一课堂进行深化改革,注重学思结合。同时,主动运用数智技术革新教学方式,引入雨课堂等智能教学平台、大数据与AI等先进技术,建立虚拟教研室,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学习新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学习参与度。

       二是以三课堂融通为抓手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优化设计了专业核心模块、专业特色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等;引入财会类、金融类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岗前模拟演练;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热情;与企业共建高质量“5A”实践基地,设立了创新创业平台、实践育人平台,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三是创建了“六联动”的校企合作深度模式,确保行业、企业专家能够有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从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到学生评价等多个环节都能发挥积极作用,确保教学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0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以“一核心,三课堂,六联动”为主要内容的面向不同行业的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本成果率先应用于我院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并惠及西安工商学院等多所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受益学生达20000余人。同时,受清华大学陕西校友会委托,承办了清E商学院的企业骨干研修班,将本成果应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之中。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先后来我院考察交流学习。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改革组副组长赛云秀教授对成果的创新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成果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经类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d4a6da1c33abe09331b2af765f70291

(图二)清E商学院授课现场及校际交流活动

9657a5c6f9c3d212577d88954132135

(图三)联合办学与成果推广

(2)建设的优质教学资源产生了辐射示范效应

        建设了《税法》、《管理学》2门省级一流课程,《管理学》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会计学》、《金融学》2门校级一流课程;与新道科技、税友集团、信永中和、深圳典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共建了实训平台5个,开放实践平台2个,3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管理学》、《金融学》、《税法》等6本教材,在我校5个专业广泛使用,使用量逾1万余册,同时被10多所高校及清E商学院广泛使用。


图片11

(图四)出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材

图片13

(图五)智能化教学平台与虚拟仿真软件

(3)学生得到了有效地实践训练,发挥了创新潜质

       通过本成果实践,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受到了有效地实践锻炼,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企业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潜力的满意率分别为84.73%,93.69%,83.06%,79.32%,78.87%。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1.6%以上。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271人次,其中国家级134人次;授权专利数31项。

图片12

(图六)实践教学活动、学科竞赛及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协议

(4)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通过实践,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荣誉及奖项7项,引进正教授5人,培养副教授5人,培养双师型教师12人;获批校级以上教改课题16项,其中省级3项,国家级2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本项目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经人才,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