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剑

从“电路小白”到技术骨干:求学之路的沉淀
他说,那段艰难摸索的求学之路,让他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清醒的认知未来,并保持严谨、谦虚、好学、认真的态度,相信自己能行,并坚持走下去,才能真正完成人生质的飞跃,到达下一个人生路口,而这段路求学和从业的经历一走就是10年。2015年刚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的曹剑,也许也没有想到10年后,他会成长为新能源领域研发充电模块开发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接过老师、前辈的接力棒,站上了培养新人,老带新的一线,如今他扎根行业,脚踏实地的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也真正的把老师讲授的知识以另外一种形式回馈给社会和行业发展,同时他的奋斗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勇气,振奋了信心。
(图一)曹剑回母校分享
Q:您在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和西安科技大学的求学经历对您后续的职业发展有哪些关键影响?
2011年—2015年我在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信息与科技工程学院攻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时的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贪玩,虽然对未来充满迷茫,但是今朝有酒今 朝醉,未来的事情从来不去想。但人生路漫漫,开心快乐的大学生活结束后,我 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如何养活自己?大四那年,室友们在四处奔波找工作,我在想,自己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经过仔细研判,我决定投奔考研大军,由于自己的底子相对较差,本着笨鸟先飞的看法,我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在家复习考研。那段经历很难忘,我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做梦时都在解高数题,考研其实不难,我坚信一个道理,只要你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所以,我整个复习阶段都没有偷懒,十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拒绝了一切社交活动,当我走出考场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考上了,最终,我以超国家线80分的成绩成功上岸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并且拿到了西安科技大学的新生入学奖学金。直到现在,我都很感谢自己当时的正确决定,因为,读研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当时的考研成绩在学院名列前茅,也得到了当时的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刘树林老师的赏识和肯定。读研期间,我非常幸运的加入了电控学院刘树林教授的研究团队,进行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学习。研究生学习生活和本科生学习生活不太一样,本科阶段更多的是学科学习底层逻辑的建立,但是研究生阶段除了接受新知识更多的是独立开展新的研究,去解决现实情况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节奏,9月份开学前,3月份我已经进入刘老师的实验室开始了准研究生的生活,研究生的那几年很少有假日,每天坚持做实验到深夜,一切以实验室的项目安排为准,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我就与本校的研究生的差距逐渐缩小了,陆续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专业论文和相关的专利,研二期间,我以学院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拿到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我感受到了自身的快速成长,同时我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多次获奖)和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的确让我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了项目开发与团队协作能力。在研究生期间我已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此外,导师在学术论文撰写和科研思维上的指导,使我养成了严谨的学术态度,这对我后来在新能源高科技行业的工作中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至关重要。可以说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真正的让我做好了准备,开展新的职业生涯。
逆势突围:抓住新能源行业的“黄金机遇”
2019年研究生毕业时,正值国家“双碳”战略全面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我选择加入了国内电力电子行业的黄埔军校-艾默生网络能源,也就是现在的维谛技术有限公司(Vertiv),远赴深圳,这家公司的前身是华为电气,后来被世界五百强公司艾默生公司收购,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是国内电力电子开发流程最完善的公司,有三十年的技术积累,是应届生最好的去处。
“入职后,我主要负责在一次电源全球模块开发部从事通信电源的开发工作。”我在公司参与的多项重大通信电源模块开发项目,为我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平台。而我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积累的技术能力和项目经验,成为其脱颖而出的关键。
经过多年在职场的摸爬滚打,我清晰的认识到,我更加适合做研发,所以,我选择在2023年离开艾默生,跟随团队一起创业,去年,经历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内部二次创业,做储能变流器相关产品,目前,在西安一家新能源技术公司做电动汽车充电模块的开发工作。从刚开始的维谛技术(Vertiv)企业到现在任职的西安星源博锐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科研一线是我想坚持做的事情。我现在是高级工程师,当然这为我带来了很多改变,专业上的认可、事业上的稳定、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建议咱们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弟学妹一定要好好学习本领和技能,近几年行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近乎是五个公司抢一个人才,薪资待遇也非常可观。
当然想要在行业里获得快速成长,我认为必须具备两个方面决定因素——技术深度与行业前瞻性。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设备维护层面,必须拥抱数字化转型,比如掌握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交叉技能。同时要持续关注政策动向,如国家电网年均超6000亿元的投资规划,以及新能源消纳、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并主动参与相关技术攻关。行业的爆发期往往伴随技术迭代,只有提前布局才能抢占先机。
筑梦前行:为母校人才培育找准“成长坐标”
Q:结合您的求学经历,您认为从学校毕业走入职业成功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再到岗位阶段,我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从未停止,电力电子技术迭代快,需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所以一定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汲取专业的知识。再有就是跨学科思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充实跨学科的知识,大胆应用。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课本外,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万用表等,充分利用当前的人工智能软件,提高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此外,尽量多上手设计、调试一些电路,当你自己设计并完成一个电路的调试以后,你一定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虽然,我已毕业多年,但仍然在自己家里设立了实验室,利用闲暇时间设计一些电路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大家可以想办法培养对专业的兴趣,电气工程,很有趣的学科。再有就是团队协作,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尤其在大型项目中,工程师、测试人员与生产端的紧密配合是成功的关键。最后,一定要有毅力,相信你自己,保持自信的状态,从问题中积累经验,不断的获得自身的成长。
Q:我注意到您拥有多项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包括竞赛获奖的成果,您觉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如何更好的获得个人成长呢?
首先,一定要重视在本科阶段理论学习的积累,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决定了大楼地基是否稳固的关键,同时要把眼光放长远,要认识到工科的学生必须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在校生大量参加学科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等,相关的比赛经验对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同时在日后的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也会把竞赛获奖,作为实践能力考察的主要参考,要清醒的认识到一味的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二是要通过学习积累、参加竞赛、社会实践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三是充分运用各种工具,例如人工智能Deepseek、B站、行业专业软件的资源,缩短获得知识的时间,简化路径,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再有就是积极参加产教融合的相关项目,在实战中获得宝贵的经验,要明白科研需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时实践又能反哺理论创新。
Q:结合您的经历,对学校人才培养有哪些建议?
首先,实验室设备与产业标准衔接,建议不断完善优化学校的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毕业设计与技术痛点衔接,建议加强实践课程与企业项目的对接,比如引入更多行业真实案例到毕业设计中;第三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学术论坛,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可增设电力电子前沿技术的选修课,课程设置与认证体系衔接,帮助学生紧跟行业趋势。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比赛促进学习,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行业需求,快速成长。
Q:您如何看待电力电子行业的未来前景?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随着5G、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高能效电源、储能逆变器等方向将迎来巨大机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建议学弟学妹们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关注行业动态。此外,多参与实际项目,培养“从图纸到产品”的工程化思维。只要保持热爱与专注,必能在技术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另一方面,我强烈建议各位学弟、学妹们去考研,虽然近些年考研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风浪越大鱼越贵,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好,在国家双碳政策的加持下,行业的风口已经到来,并且,对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来讲,选择正确的道路,考研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曹剑的故事,是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生动写照。在电气工程这条赛道上,技术深耕者终将收获时代的馈赠。而他的经历,也将激励更多学子以专业为舟,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