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四更教师

四更教师

四更教师崔丽华

大学的本质在于创新。作为一所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国际化大学,科大高新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子打造实践型的能力素养和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走出具有科大高新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2024【四更会客厅】,与科大高新5个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36位专业带头人,多位优秀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更实战、更智慧、更国际、更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省级大学科技园,逐梦学术、科研、产业相辅相成、学以致用的无限未来。

崔丽华  讲师

艺术教研室副主任  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

具备10余年教学工作经验,多次被评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优秀员工”、“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专利及软著五项,主编教材两部,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校级科研项目八项,主讲《构成基础》课程获批陕西省第三批一流本科课程,第五届陕西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2023年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陕西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荣获全国三等奖,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021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首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新传媒与艺术学院“第三届、第四届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各类教学类奖项及指导学生参与国家A类竞赛获奖二十余项。

 

Q.科大高新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人才培养上有何特色和优势?

崔丽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始于2007年,我们本着“立足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执着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实践与创新并重,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色发展理念,通过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与设计市场接轨,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或人才培养方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不断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我们采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的实践项目,如废弃工厂转型为创意园区、传统村落的活化再生、老旧街区的功能重塑,强化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专业践行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建立与企业行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或设计师承担实践类课程,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制定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方案。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有助于缩短课堂教学与行业能力需求的差距。另外,我们环境设计专业还组建了一支“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创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将精英教育与普惠教育相结合,引入竞赛机制等多种方式方法促进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fec3815a36be4c0618a53874d47f590

图1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作品


Q.AI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践的开展是如何适应并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的?

崔丽华AIGC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境设计专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和挑战。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与数字化设计相关的内容与课程,如校企合作课程《数字化环境及数字化建筑表现》,融入计算设计、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设计工具和方法,并学会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又如近几年我们毕业设计课题除聚焦城乡互动等热点话题外,还加入智能可持续生活、媒体公共空间等几大领域,数字视野和数字技术的融合是持续发展的主题,这些课题包括了方方面面的探索,从数字技术支持的空间服务创新、数字艺术的空间叙事、智能交互场景研究设计到元宇宙概念下的复合媒体空间设计,从概念创新到技术实现都有所涉及。

另外,环境设计专业设有先进的数字可视化实验室,配备了最新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和设备,如3D打印机、VR/AR设备与软件等,通过定期举办工作坊和实习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比较关键的,虽然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但企业岗位毕竟有限,我们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全真模拟实践平台,平台构建需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也积极参考了学生及教职人员意见,以确保平台结构完善。

 

Q.您主讲《构成基础》这门课是省级一流课程,请您介绍一下这门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崔丽华《构成基础》是艺术类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课程践行教育部对课程“两性一度”的标准,秉承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为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构成设计技能,能够有效地运用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创作。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与知识结构的调整,融合OBE教学理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反哺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提升其应用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及创新教学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知识的网络化、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推动本课程的数字化教学;同时依托学校国际项目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力度,学习先进技术。通过加强项目式实践教学,强化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实训的有机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通过将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工匠精神两大目标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融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调同步。将本课程建设为以“项目式”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该课程搭建了“校企协同、设计赋能、成果孵化、赛研驱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模块化重组,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环境设计、UI 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专业设计相结合。同时,将传统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拓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为导向的设计维度,比如我们本次外出写生、采风实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采风的主题线,根据《构成基础》所学内容,带领学生赴云南大理丽江、苏杭等地进行传统文化主题作品创作(图2),学生能够在采风的过程中深刻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提取设计元素并进行高效创作,同时也促进本课程建立完善的具有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内容体系,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课程还参与“社会公益”、“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主题实践”等社会实践项目,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拓展应用。同时,课程首创“六级六环”竞赛机制,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如大广赛、未来设计师等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促进课程成果的有机产出,如今年我们同学的课程作品在第16届大广赛中斩获十余项奖项,足以看出我们赛教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图2

图2 《构成基础》课程主题实践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构成基础》课程组每年6月底会举办一场大型的《构成基础》教学成果暨优秀作品汇报展,今年,我们以"创构·启思·融界——探索设计语言的无限可能"为展出主题,共展出708件创作作品,设置有写生采风体验与创新实践、红色文化“STEAM”课程实践、主题设计探索与表达、核心要素解析与训练等四大模块的展出内容。同时会将每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成册进行现场发放,还邀请校内外知名设计师、艺术家及行业专家作为评审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专业点评和打分,另外,通过观众投票、线上互动等方式增加展览的参与度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作品被关注和认可的喜悦,也希望更多的师生能够参与进来,届时欢迎大家前来观展,为我们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宝贵建议(图3)。


1fdc2326d00a28859aa9274ecd0f731

图3 《构成基础》教学成果暨优秀作品汇报展


Q.您在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览获各类奖项,有什么比赛相关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崔丽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站于讲台授课已然成为我的兴趣爱好,我享受与学生课堂互动的过程,乐于看到他们取得的专业学习上的逐渐成长和进步,这种正面的反馈和激励,会让我更加投入地备课、课程设计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我在教育事业中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与其说是参与各类讲课比赛,不如说是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回顾、审视与展望,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经验和心得:

在准备比赛时,我始终将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作为首要任务。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的精髓,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同时,我注重创新教学设计,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答疑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二,秉持OBE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其三,注重课堂互动与氛围营造,一个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比赛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如在第五届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我选择“微助教”教学平台,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通过该平台实时与我互动,还结合转制二维码、推送公众号等形式扩展课程知识的深广度。同时,我也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如使用VR、AR等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比赛结束后,我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我也积极听取评委和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教学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我一直在路上。

 

Q.艺术教研室举办了哪些教学实践的特色人文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等)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些活动如何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崔丽华艺术教研室每年会举办十几场教学实践类特色人文活动,除我们比较熟悉的毕业设计展、结课观摩展之外,我们还组织跨文化国际研学项目、举办工作坊和大师班、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型艺术人才,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相长、学术交流的空间。

比如每年六月份我们举办的毕业设计成果展,涵盖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专业方向,我们会组织专家团队对提交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参展作品的质量与创新性,并邀请与设计领域相关的多家企业前来参展,包括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媒体公司等,通过设立企业展位、举办交流会或招聘宣讲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与行业接触的机会,促进校企合作与就业对接。另外,结合展览,我们会邀请业界知名设计师、学者或行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工作坊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视野,还能增强展览的学术价值和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发布展览预告、作品介绍、现场直播等内容,吸引更多线上观众参与。同时,设置线上投票、评论互动等环节,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那么在展览结束后,及时收集参展学生、企业代表及观众的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年度的毕业设计成果展提供改进依据和参考方向(图4)。


图4

图4 艺术系2024年毕业设计成果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艺术教研室师生多次参与国家乡村振兴公共服务项目,如2023年参与了西安黄良镇乡村艺术集市街区环境设计,而今年六月份则参与西安葛邵村“葛村豆腐”非遗文化策划与方案设计,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通过细致的实地调研,精心的品牌设计,以及贴心的志愿服务,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产品品牌形象的优化,也使学生得以亲身体验并深刻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实况,进一步助力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葛邵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图5)。此次服务项目先后被西安网、中华网、中国基层网等八家媒体平台报道,也得到黄良街道办事处的肯定,为师生们颁发相关荣誉证书。另外,师生还将设计成果投入到如“未来设计师赣南脐橙包装设计大赛”及“中国好创意老字号新国潮专项大赛”等重要赛事,获得了多个国赛奖项,他们的设计成果不仅提升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为构建美丽乡村、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e9dbac4b26df5b882b31961cd7be2f5

图5 西安葛邵村“葛村豆腐”公共服务项目与设计成果


Q.科大高新环境设计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有哪些创新?学院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是否有相关的支持?

崔丽华环境设计专业,无论设计研究还是教学,我们都非常关心能否对社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强调为真实世界的问题找寻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下进行设计活动,这就使得企业在教学活动或环节中的参与至为重要。为此,我们与多家知名设计公司、建筑事务所和高科技企业合作,像西安幸福林带、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中机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如我们专业受邀参与城建营、社区微改造等共建活动,探索艺术赋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行业规范和工作流程,参与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了更好地融合行业需求与教学内容,我们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和教材,引入“智能+”、“数字+”等跨学科培养模式,例如,在“智能家具设计”课程中,我们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前沿技术的应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趋势。另外,环境设计专业会定期举办行业交流与研讨会,邀请企业专家、行业领袖和知名学者来校讲座和研讨,分享他们在环境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行业前沿的技术和趋势,还能与业界专家建立联系,拓宽视野,增强职业竞争力。

当然,学院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我们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和工作坊,邀请成功的创业导师和业界专家来校指导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团队开展创意设计和创业实践,通过竞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我们学院与多家创业孵化器和投资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资金支持。学生可以在孵化器内进行项目研发和试验,享受免费的办公空间和专业的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我们还搭建了“科大高新创新创业平台”,提供项目展示、资源对接和成果转化等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新项目,还可以与校内外的创业团队、投资机构和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寻找合作机会和市场支持。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环境设计人才。我们坚信,只有将教育与行业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更教师专访

四更教师专访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