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四更教师

四更教师

四更教师魏育英

       大学的本质在于创新。作为一所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国际化大学,科大高新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子打造实践型的能力素养和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走出具有科大高新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2024【四更会客厅】,与科大高新5个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36位专业带头人,多位优秀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更实战、更智慧、更国际、更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省级大学科技园,逐梦学术、科研、产业相辅相成、学以致用的无限未来。


魏育英,城市建设学院数字建筑中心主任

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BIM专家,"高固气比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BIM应用研发主创

Q.BIM技术在未来工程建设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魏育英: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该概念最早源自制造业的PIM产品信息模型的概念,由Eastman于1975年首次提出。它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对工程项目物理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它能够提供更高效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流程,减少错误和成本,提高项目交付速度。BIM技术能够实现项目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促进跨专业团队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质量和可持续性。此外,BIM技术还能支持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近十年来BIM在国内迅速发展,自2011年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将BIM技术应用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以来,到2023年的住建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18次提及BIM技术,可以看出BIM技术的应用从最初的示范应用与推广引导阶段发展,逐步迈向了全面推进及多技术融合发展阶段。鉴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是势在必行。因此,掌握BIM这一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对于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类的每位学生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


Q.城市建设学院BIM技术对人才培养的特色?

魏育英:我们数字建筑中心的培养方针以技能筑基,虚实结合,实训强能,就业导向,从低年级开设BIM技术基础课程,通过基础理论、工具软件学习、培养数字化思维,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竞赛,考取权威证书,并加入数字建筑社团,以拓宽视野,紧跟行业最新发展。在高年级阶段,我们注重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实践。挑选优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真实项目,旨在提升他们的数字化应用、运营及管理领袖能力,助力其成长为BIM领域的杰出实践者。同时,我们将这些项目经验提炼为系统化的项目实训方案,反哺日常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普通学生,我们同样注重技能的全面提升与实战经验的积累。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实训,使学生在数字化应用、团队协作及项目管理等方面获得显著进步。从而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BIM技术,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Q.您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实训课程方面有哪些创新?

魏育英: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实训课程的创新实践中,我深度融合了建筑学、机械制造和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不仅传授3D打印技术的基本操作技巧,还深入探讨了与建筑设计、结构分析和材料选择等相关的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应用能力。同时,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从构思、设计到实施,每个环节都设定了明确的项目目标,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组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他们需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目标。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与他人合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新技术变化的适应能力,鼓励他们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保持竞争力。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我期望能够培养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高素质建筑人才,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Q.您在BIM技术授课中是如何结合课程思政、趣味性与实用性开展教学的?

魏育英:在授课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将课程思政与趣味实用性紧密结合,致力于推动BIM技术与各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针对BIM课程的教学,我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设计进行革新,力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例如,在标高绘制的教学环节,我不仅教授技术操作,还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样板与欧洲样板文件的差异,自然而然地引入我国制图标准的讲解,进而深入阐述标准和规范在建筑行业中的至关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国家标准意识和文化自信。

在课程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一种跨学科的融合方法,先指导学生利用CAD绘制三视图,随后在Revit软件中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并引导学生观察各视图间的动态变化。这种将视图制图课程与BIM技术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353bfcdcfcfd5153d78c0d42606aa2

(图一)学生建模作品

093f988133c44b114328c27e1ca7d60

(图二)学生参与学校项目的建模作品

Q.城市建设学院成立的数字建筑中心对我院建筑类人才培养有哪些助力作用?

魏育英:数字建筑中心紧密依托校基建处的丰富资源与实践平台,以真实的基建项目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的宝贵机会。数字建筑中心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帮助学生深入掌握3D打印、BIM技术等数字建模的核心知识,同时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来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在这里,学生们不仅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数字建筑技术,更有机会亲手将这些技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Q.您指导的数字建筑协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魏育英:数字建筑协会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实用技能,并探索和推广前沿的数字建筑技术,历经两年多的发展,协会规模持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2023年,协会荣获学校唯一的五星级社团称号,标志着其在校内的广泛认可度和对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力。协会每年组织十余场讲座,内容既涵盖了BIM技术与软件应用的最新进展,也深入剖析了建筑构造的精髓,同时还不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Sketch Up软件实操技巧、网页编程技能以及演讲与口才的锻炼。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边界,更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此外,协会还成功举办了两项具有影响力的赛事——彩虹桥BIM建模及优化大赛和“匠心巧思:筑梦高新”建筑提升大赛。这些赛事不仅促进了学生们对数字建筑技术的深刻理解,也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协会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数字建模技术,提升其实用技能,并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其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更教师专访

四更教师专访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655号